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点(一):世界三大湾区 vs 粤港澳湾区

当今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以内的海岸带地区。[1] 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和引领技术变革的核心力量。


本文结合瑞再研究院最新研究报告,为您详细解读全球三大湾区的特点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特点以及规划愿景。

 

放眼全球,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湾区经济体有三个,分别是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其中,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是世界金融、证券、期货、保险及外贸机构聚集地;旧金山湾区是科技湾区,是世界知名高校、互联网巨头聚集地;东京湾区可谓产业湾区:连接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带,制造业、建筑业发达。



纽约湾区:

从贸易港走向世界金融中心

纽约湾区依托自身天然深水港的地理优势开始发展海洋贸易,使纽约的制造业产值在19世纪中期成为全美第一。二战之后,纽约逐渐从制造业经济转型至服务业经济,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迅速崛起,吸收了大量就业人口,尤其是商业服务、银行业、证券业的就业人口急剧增长。如今的曼哈顿金融集群就是在纽约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现在纽约湾区以其发达的金融和制造业、便利的交通、高水平的教育和优良的环境吸引了超过4347万人口,其中心城市纽约的780平方公里土地上便集聚了1800万人口,GDP产出占全美的10%,对外贸易周转额占全美的1/5,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1/3,全美TOP500公司1/3以上的总部设在纽约湾区。纽约湾区成为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



旧金山湾区:

从黄金乡走向科技谷

旧金山湾区总人口约768万,陆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如果视其为一个经济体,在全球可排名第21位。


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云集了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以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还有硅谷大企业先进的研究机构。这些高校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成为硅谷源源不断的人才库。


硅谷聚集了大批风投公司,包括美国的顶级天使投资人、大企业的风投机构等。高校、研究机构、人才、风险资本,以及其他的创新创业要素有机结合,营造了硅谷特有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在旧金山湾区,29家财富500强企业聚集于此,数量仅次于纽约湾区,其中包括谷歌、苹果、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和特斯拉等企业的全球总部。科技湾区名副其实。



东京湾区:

从港口竞争走向工业带协调发展

东京湾区面积13562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5%,聚集了日本1/3人口、2/3经济总量、3/4工业产值,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

 

过去上百年时间里,东京向西发展出京滨工业带,向东发展出京叶工业带。形成了包括钢铁、有色冶金、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现代物流等产业的工业产业带,以及集金融、研发、文化和大型商业娱乐设施等为一体的金融消费中心。这两个工业带同时又与东京腹地的金融、总部、研发等功能紧密互动。



粤港澳大湾区,十年磨一剑


过去十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规划受到中央和地方的持续推动,从最初的探索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8-2011年期间,粤港澳三地政府相继在各自城市规划文件中提到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世界级新经济区域”、“一湾三区”等构想。2016年,“十三五” 规划则明确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涵盖了空间和产业发展格局,也明确了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体制机制。

 

2017年7月1日,时值香港回归中国20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为三地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四个月后,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 [2],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粤港澳三地合作发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引。

 

过去十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规划从最初探索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提出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到目前着眼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不断递进,内容不断充实。

 

那么酝酿多年的粤港澳大湾区究竟有何核心优势,可以规划成为世界级的大湾区呢?


1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市,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和惠州,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背靠中国内陆,与南海依湾相连,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侨乡、英语和葡语三大文化交汇地区,素来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和世界的窗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中连接南海与东南亚路线的最重要窗口。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西邻广西,外接东盟,其发展将有助于形 成面向东盟的海陆通道,成为“一带一路”辐射东南亚地区经济枢纽。

 

2

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与人均GDP增长状况 (2005-2025F)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2018年,大湾区区域生产总值逾1.6万亿美元,高于全球第10大经济体韩国(1.61万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高达2.3万美元。基于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速的估计,预计2025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将达到约3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3.5万美元以上。


3

人口聚集优势

2016年全国主要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排行

根据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统计[3],大湾区同时也是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在中国大陆人口密度最高的10个城市中,6个城市位于大湾区,而澳门和香港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2.1万人和6830人,高于大陆人口密度最高的深圳市(上图)。在大湾区规划覆盖的11个城市中,人口密度超过或接近1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达8个[4],其中人口密度超过3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有4个。随着大湾区 经济的发展,各城市人口密度预计将进一步上升。人口聚集的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4

集金融、科技、产业于一体

从全国空间发展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有利于形成北有京津冀一体化、中有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从而带动华南地区加快发展, 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三大一线城市—广深港汇聚在100公里的距离内,其中香港为世界级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深圳具备科技创新、高端服务 业的产业优势;以广州为核心,连同东莞、佛山、江门等城市已基本形成制造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可谓集金融、科技、产业于一体,发展潜力巨大。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运输和物流网络,是全球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2017年,深圳 与香港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521万标箱和2076万标箱,为全球第三位和第六位[5]。如果二者合计作为大湾区的整体港口运力,则大湾区可视为全球最大港口。



大湾区发展愿景


根据当前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将在2035年实现主要发展目标,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发展规划,综合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发布的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将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大湾区建设将通过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中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同时发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致力于将澳门打造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从而推进澳门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1

大湾区产业构成

从产业构成来看,大湾区建设将发展以香港既有核心产业为主,以沿岸及沿海产业为辅、同时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产业格局。

 

目前,大湾区西岸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带,以装备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其中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农业产品、电子 加工业等。东岸主要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带,以新兴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为主,其中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沿海则为生态保护性产业带,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2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更密切地连接湾区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往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指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内地与港澳交通设施的有效衔接,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粤港澳基建项目中最大规模的跨海交通设施-港珠澳大桥已建成通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到广州、佛山等地的陆路 距离也大大缩短,大湾区城市群基本实现“1小时经济圈”目标。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预计将推升大湾区经济总量增 加600-1000亿元[6]

 

除目前在建的粤澳新通道项目外,其他基建工程更多地集中在深圳与邻近城市之间的建设,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铁,以及深圳和东莞、惠州之间的城际铁路、地铁等。随着高铁网络、跨海交通及机场群的陆续建成,大湾区内部有望完全实现环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的愿景,从而促进东西两岸经济文化 的交流和各类资源的整合,以及与全球企业展开更紧密的合作,同时促进区域贸易的发展。



战略地位重大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载着辐射并带动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发展的战略功能,是国家借助港澳国际窗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探索,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核心枢纽之一,是构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此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培育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动能,巩固并提升对外开放阶段性成果,维护港澳地区长期稳定繁荣的重要举措。


对比四大湾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未来10年,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发展的机遇期。



看完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愿景,下期我们将为您带来大湾区的风险格局分析,敬请期待!


[1] 来源:《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湾区”》,德勤,2018年2月;世界银行, http://databank.worldbank. org/data/download/GDP.pdf.

[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文中简称《规划》: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8/ content_5366593.htm#1

[3] 人口密度是按照城市范围内的总面积来计算,不含山区或郊区。来源:第一财经,http:/news.wenweipo. com/2017/05/19/IN1705190026.htm 

[4] 包括澳门、香港、深圳、东莞、佛山、广州、中山和珠海(979人/平方公里)。

[5] 来源:“2017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信德海事网,2018年1月,http://www.xindemarinenews. com/data/gangkouzhinan/1887.html

[6]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来了”,新华社,2018年10月29日, http://www. xinhuanet.com/gangao/2018-10/29/c_129980917.htm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